2025/09/09
日前,天津新闻广播(FM97.2 AM909)《公仆走进直播间》《天津早晨—12345热线在行动》《政协民心桥》《问到底——政风热线》等多档政务节目,搭建起政府部门、政协委员与市民群众的沟通桥梁,充分回应群众关切,建真言献良策。
10月17号到19号,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将在本市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农交会是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盛会,已成功举办21届,是农业农村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展会。现在准备情况如何了?今年的农交会有哪些亮点?将如何助力天津农产品走向全国?日前,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志林做客天津新闻广播《公仆走进直播间》节目时,详细介绍了最新情况。
本届农交会由农业农村部主办,全国农业展览馆、天津市农业农村委、津南区政府承办,主题为“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展会设置精品品牌、农业非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创新体验等10个展区。
规划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规模10万人左右。作为展会举办地,天津市将负责主展馆搭建并组织相关配套活动: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搭建京津冀协同展馆。其中,设置京津冀乡村振兴成果展区,分别从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协作发展和京津冀市场一体化三个方面集中展示三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丰硕成果。
二是聚焦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打造天津展区。天津展区将围绕“津农精品”、智慧农业、种业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等进行展示体验,设计了小站稻·民园广场、津味厨房、庭院农业等板块,着力打造休、憩、游、乐、购一站式沉浸互动体验场景。
三是围绕体现天津特色策划配套活动。聚焦品牌IP打造、提振消费等方面,策划京津冀合作交流、系列主题沙龙、带着爸妈逛农交、小小农业梦想家等30场天津特色活动。
本届农交会预计将有3000多家参展企业,8万余种优质农品齐聚盛会。本市也将组织10个涉农区优质农产品、优质企业参展,让客商在看得见、尝得到、信得过的沉浸式体验中与农业企业深度洽谈,助力天津农产品走向全国。
新学期大幕开启,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开学第一课》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激励青少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攀科技高峰。在天津,新学期,如何上好科学教育第一课?怎样在“双减”下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9月6日,由天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合作推出的《政协民心桥》专栏进行了关注。
天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天津市委会常委、民盟河北区委会主委、河北区副区长田强接受天津新闻广播《政协民心桥》专栏节目采访时表示, 中学阶段学生好奇心旺盛,认知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他与多位民盟盟员共同调研发现:
“当前,部分学校为减负担而减少实验课程、课外拓展等科学教育环节,部分学校因缺乏实验器材而将实验课程改为讲授课,学生缺乏足够实践与探究机会,难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与应用,限制创新思维发展。”
今年天津市“两会”上,田强委员提交了《关于中学在“双减”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提案》。他建议:
首先,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对中学生的科学教育不应依靠某一学科的教师,而应举全体教师之力,升级为“科学+”教育的新模式。
第二,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课程的13个学科核心概念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等领域,建议学校引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融入相应的科学领域的核心课程。也可打破学科界限,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同时,还可设置科学拓展选修课程,涵盖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前沿领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第三,创新教学方式。推广探究式、项目式学习,以真实科学问题为导向,例如:以“城市水资源净化方案设计”为题,让学生自主调研、实验、论证,最终产出科学成果。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可知。
最后,拓展课外资源。学校可以与科技馆、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技大赛、科学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科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不断完善科学类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外各类实践场所和资源,推动‘大中小纵向衔接’‘校家社横向联动’等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点工作,制定《全面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若干举措》,探索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路径。”
开学后,天津市科技馆将面向全市的中小学启动“小科普讲解员”成长计划,设计“岗前培训-实践讲解-星级评定”成长路径,天津科技馆展示教育中心主任赵菁介绍:
“计划以季度为周期,每季度面向全市中小学招募小讲解员30-50人,通过孩子们自选展区、展品,设计讲解路线、熟悉讲解内容、开展实地培训和面向公众开展接力讲解持续开展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
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天津市教委中小学处副处长田泽林表示:
“目前,义务教育四年级、八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基础》地方课程,每周1课时,每个年级总计不少于30课时;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各学校结合实际,基于课程纲要开设相关校本课程,或与相关学科有机融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要求基础上,鼓励学生修习人工智能选择性必修模块,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天津市教科院设立人工智能教育教研员,负责全市教学指导和质量把关。各区教师发展中心配备人工智能教育教研员,负责区域内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各学校确定人工智能课程负责人,组建由信息科技、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展人工智能教师全员培训,确保每名教师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9月2日,天津市医保局医药采购中心副主任薛昊在参加《问到底——政风热线》专栏时,介绍了本市药品集采和使用等情况。
有市民咨询,自己有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进口的拜新同,但是现在在自己看病的医院买不到这个药,想问问哪能买到?在哪里买药更便宜呢?
答:市民可以百度搜索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在官网左下角有一个“集中采购药品信息查询“栏目,输入查询的药品名称,例如咨询的拜新同,输入硝苯地平控释片,选择需要了解的厂家和规格,即可搜索到近半个月有哪些医院采购过。
市民还可以通过津医保APP和津医保小程序,查询医保目录内药品供应信息和价格信息。进入主页直接点击“药品云平台/药品比价”进入查询页面,搜索想要查询的药品名称后,可选择不同生产企业的药品进行具体查询。
点击某一生产企业的药品后,系统将展示不同定点医药机构近3个月结算均价。点击界面的箭头可支持定点医药机构导航。机构列表下支持按照“距离排序”和“价格排序”,方便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如有目标机构可直接搜索。具体库存情况可提前致电药店确认或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开具。
答:药品追溯码就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
市民可以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获取详细的药品销售信息。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药品信息查询页面,扫描药品包装盒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进行查询。
若显示“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时,如这一次销售正是本人购买的,说明该药品合法合规;如非本人购买,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若显示“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亦可说明该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
8月29日,市人力社保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天津早晨—12345热线在行动》专栏节目,对于市民的民生问题诉求,做出回应和解答。
“我来天津打工好几年了,目前有居住证,要想积分落户,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劳务派遣员工,社会保险由派遣公司缴纳,能不能申请积分落户?” “申请居住证积分落户,有没有年龄限制?” 节目中,天津市人社局引才中心负责人回应了听众关于居住证积分落户的常见问题。
天津市引进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宋小东在直播节目中介绍,自2014年试运行、2016年正式实施积分落户政策以来,累计22万人通过居住证积分落户成为“新天津人”,规模总量居全国前列。落户人员平均年龄35岁,平均参保超4年。从所属行业来看,人数最多的是制造业;从落户所在区来看,滨海新区占比最高(34.2%),其次为环城四区(33.3%)。
目前居住证积分落户申报已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可通过“天津网上办事大厅”进入“天津市居住证积分专栏”在线办理。
欢迎您拨打热线或通过“天津广播”微信公众号留言发送姓名、联系方式和您想反映的问题。